智能制造 工業機器人的機遇與挑戰 |
OFweek機器人網訊: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 作為制造業最為耀眼的“明星”,工業機器人應成為智能制造的有效抓手。工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能提升工業制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紅利減少的影響,提高效率質量、降低成本消耗,是智能制造的突破口。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已從汽車行業為主走向電子、紡織等多個行業,但總體普及指標還很低。發展工業機器人,既要重視產品技術突破和重要配套組織,也要抓好應用,雙管齊下,加速市場普及和行業應用,增強我國制造業競爭力。 為此,工信部透露,從今年開始要開展為期三年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也就是說在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開展智能制造的試點,組織實施包括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在內的推進計劃。 在智能化方面,存在著這樣一個事實: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水平還很低。 過去我們使用的一些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設定的程序作業,它自己并沒有人工的智能。所以就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一旦忘記關閉電源,機器人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死的情況。它沒有智能裝置能感知有人在這作業,設定的程序就不能工作。我們在高端的傳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統、數字化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這樣才能達到智能制造的要求。從產品上來說,工業機器人原來是數控化的、不智能的,將來工業機器人可能智能化。 近幾年國產機器人發展有很大的進步。過去大約一半左右的機器人是用在汽車行業,現在已經突破了這個界限,在電子信息行業等其他工業行業里都開始得到普及和應用。這方面廣東做得比較好,它們第一次把機器人用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為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如何把握好機遇,如何使技術跟上應用的步伐,是目前整個產業面臨的問題。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導致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發生改變,企業要如何管理?大量的機器人取代了人,就業怎么辦? 在此背景下,為創造機器人行業良好的對話機制,由OFweek主辦的、OFweek機器人網承辦的“OFweek 2015中國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將于3月31日舉辦。來自德國漢堡大學的張建偉教授、愛普生(中國)FA營業部經理譚渭清、大族電機總經理李玉廷、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教授曹廣忠、西門子資深顧問雷偉鳴,利迅達總經理霍錦添、埃斯頓副總經理吳蔚等將受邀參加此次峰會,并將發表重要演講。 演講將包括兩個方面。技術及應用方面,張建偉教授將發表題為《基于視覺圖像及多傳感器技術的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的演講,對國際與國內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潛能及經濟預期進行分析;曹廣忠教授將從機器人智能感知與控制系統方面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市場方面,埃斯頓副總經理吳蔚會就國產機器人的突破路徑進行分享與探討,西門子資深顧問雷偉鳴將對機器人在智慧工廠的應用進行深入解析。 詳情請查看:http://www.ofweek.com/seminar/2015/robot/ |
【返回主目錄】 |